漫长的等待与的收还款意外益期再延

当Mt.Gox的债权人收到最新消息时,可能很多人都忍不住叹了口气——原本定在10月的还款日,又被推迟了整整一年。这已经是这个加密货币史上最著名的破产案的又一次延期,让苦苦等待的用户们不得不继续他们的"马拉松式"等待。
十一年等待仍未终结
记得2014年那个令整个加密世界震惊的时刻吗?Mt.Gox作为当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突然崩塌,85万枚比特币随之消失。如今九年过去了,债权人就像在玩一场永远到不了终点的接力赛。最新的延期文件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如此熟悉:信息收集和验证需要更多时间。说实话,这种拖延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
今年3月,受托人刚刚把还款期从9月30日推迟到10月31日,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次真的准备好了。但现实总是比承诺来得残酷,现在又宣布要拖到2024年10月。我不禁在想,那些在2014年损失毕生积蓄的投资者们,现在可能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等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这次延期背后其实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好消息"。Mt.Gox的受托人当初没有选择立即清算所有加密资产,这个决定现在看起来简直是个神来之笔。想想看,2014年比特币才值几百美元,现在却徘徊在三万美元左右。那些等待还款的用户可能最终拿回的资产价值会是当初损失的几十倍。
这让我想起了加拿大Quadriga交易所的悲剧性结局。当那些债权人最终拿到赔偿时,加密货币的价值是按照2019年破产时的价格计算的。相比之下,Mt.Gox的债权人虽然等得心焦,但至少他们的比特币数量没有缩水。
市场会因此震荡吗?
有人担心,一旦Mt.Gox真的开始还款,市场上突然涌入大量比特币可能会引发价格崩盘。但我认为这种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了。看看最近FTX清算34亿美元资产时的市场反应就知道了——几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现在的加密市场已经比2014年成熟太多,4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不小,但也不足以撼动整个市场。
说到底,Mt.Gox这个持续了近十年的金融戏剧,教会了我们两个道理:在加密世界里,耐心有时确实能换来意外回报;而那些看似永远的等待,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虽然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晚一些。
相关文章
- 最近这波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怕啊!上周一那波"假消息"洗盘后,市场不仅快速收复失地,还一路高歌猛进。今早终于突破了30300这个关键点位,这让我想起了去年10月那次突破后的暴涨,不过这次能走多远还真不好说。从K线图上可以明显看出来,每次回调都像蜻蜓点水一样,力度小得可怜。这说明什么?买盘实在太强势了!我统计了一下,最近10个交易日的平均成交量比上月高出30%,这个数据不是闹着玩的。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2025-09-14
-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从业者,最近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比特币生态的早期项目。说实话,这个领域就像是一个正在上演的戏剧舞台,各种角色轮番登场——有怀揣理想的探索者,有追逐利益的投机客,还有冷眼旁观的非议者。Ordinals、闪电网络、Taproot Assets、RGB协议等技术创新的背后,上演着比特币扩容这场大戏。扩容争议:是重复造轮子还是必要进化?记得去年参加一个行业会议时,有位资深矿工对我说...2025-09-14
- 朋友们好啊!最近看着各种山寨币跟跳水运动员似的哗哗往下掉,我这个老韭菜也坐不住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心痒痒的话题:以太坊现在这个价格,到底值不值得买?市场现状:一片哀鸿遍野说实话,最近这行情看得人真是心惊肉跳。比特币从35000美元的高位摔下来2.2%,现在勉强挂在33977美元。以太坊更惨,1800美元的支撑位说破就破,现在1773美元的价格让不少信仰者都开始怀疑人生。Solana跌了...2025-09-14
- 昨晚的直播简直太给力了!我反复强调的"回踩做多"策略再次验证了其有效性,跟着操作的伙伴们想必都已经尝到了甜头。说实话,看着大家纷纷晒出的盈利截图,我这个老交易员心里也暖暖的。今天市场的走势依然在预期之内,"回踩"机会可以说是接连不断。我常跟学员们说,市场就像大海的潮汐,有涨就必然有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合适的时机抓住这些回调的机会。记得去年有位学员小王,就是通过严格执行回踩策略,三个月时间账户翻了...2025-09-14
- 最近以太坊的走势真是让人揪心啊!上周好不容易冲到4795美元附近,结果就像遇到一堵无形的墙,硬生生被压了下来,一路跌到4365美元才勉强刹住车。这两天行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凌晨又冲到4565美元附近,结果还是没能突破,现在在4460美元附近徘徊。说实话,这行情看得我都想点根烟冷静一下。比特币这边也不太平,刚摸到12.4万美元的高点就开始往下掉,好在116700美元附近找到了支撑。昨晚虽然挣扎着想冲...2025-09-14
- 说起创投界的传奇,就不得不提谷歌风投(GV)这支劲旅。2009年诞生于谷歌母公司的怀抱,GV就像一颗被精心培育的种子,第一年仅1亿美金的"营养液"浇灌,第二年就猛增至3亿美金。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谷歌看到了令人惊喜的投资回报。硅谷神话的缔造者在硅谷创投圈摸爬滚打十几年,GV早已不是当初的"小老弟"。记得我第一次拜访GV旧金山办公室时,就被墙上那些投资企业的logo震撼了——Uber、Slack、2...2025-09-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