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派链江两大湖还有益,区块瓜分小玩戏吗家们收
作为深耕区块链领域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感叹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了。知名分析师Jamie Coutts最近分享的一组数据让我陷入了思考:在过去的365天里,以太坊和波场这两个"巨头"竟然瓜分了整个智能合约和PoS区块链领域88%的交易费"蛋糕"!其中以太坊这个老大哥吃掉了57%,而波场这个小弟也不甘示弱,拿下了31%。想想看,这简直就像是在餐厅里,两个大胃王把整桌菜都扫光了,其他200多号...
作为深耕区块链领域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感叹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了。知名分析师Jamie Coutts最近分享的一组数据让我陷入了思考:在过去的365天里,以太坊和波场这两个"巨头"竟然瓜分了整个智能合约和PoS区块链领域88%的交易费"蛋糕"!其中以太坊这个老大哥吃掉了57%,而波场这个小弟也不甘示弱,拿下了31%。想想看,这简直就像是在餐厅里,两个大胃王把整桌菜都扫光了,其他200多号人只能可怜巴巴地分剩下的那点残羹冷炙。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10月初看到这组数据时,我第一反应是"果然如此"。从业这些年,我见证了多少项目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目前这个局面,说白了就是:以太坊凭借先发优势和庞大的生态,波场靠着低廉的手续费和稳定的运营,已经把市场格局给钉死了。更可怕的是,以太坊的二层网络正在快速蚕食那可怜的12%剩余市场份额,这让其他项目的处境更加艰难。
记得去年在某个区块链峰会上,有个小项目的CTO愁眉苦脸地跟我说:"我们技术明明很优秀啊,为什么就是没人用?"我当时就告诉他,现在的区块链市场已经过了技术称王的阶段了。
小项目的生存困境
Jamie Coutts的分析确实一针见血。大多数PoS区块链都面临着几大死穴:首先,区块空间供过于求,就像开了一百家便利店,但街上根本没几个人;其次,很多项目的代币发行计划简直就是通胀机器,不停地印钱稀释价值;再者,有些项目连基本的供应量数据都不公开透明,这谁还敢玩?最后,代币经济模型设计得一塌糊涂,完全经不起市场检验。
不过让我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尽管现在处于熊市寒冬,但Jamie认为区块空间需求正在经历"长期结构性上升"。这就好比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春天终将到来。只不过,到时候活下来的项目还能有几个?
数据不会说谎
最近的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9月底的时候,以太坊的交易手续费降到了1.15美元,创下近一年新低。有意思的是,今年6月波场的交易量居然是以太坊的两倍!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户在用脚投票,哪家便宜就用哪家。不过从绝对收益来看,以太坊还是稳稳的老大。今年上半年,以太坊收了7.43亿美元的"过路费",波场2.82亿,而比特币这个老前辈只有区区8000万。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行业,要么做头部玩家,要么就只能苟延残喘。作为从业者,我真心希望看到更多项目能够找到突破口,打破这种寡头垄断的局面。毕竟,一个健康的市场需要多样性,需要充分竞争。但现实是,留给后来者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 币圈风云:8.31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震荡博弈2025-09-14 18:13
-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读懂盘面背后的心理博弈2025-09-14 17:42
- SHIB代币销毁量暴增4.7万倍,市场反应为何背道而驰?2025-09-14 17:34
- 区块链送礼新玩法:Gifto如何重塑数字社交体验2025-09-14 17:05